克隆猴论文第一作者刘真:一直在思考实现颠覆式创新|10年...

407宿舍(双/3/p)懒得取名字

IWEAP12AJDSF182812KLIASDF

  几个月前,36岁的刘真与合克隆猴论文第一作者刘真:一直在思考实现颠覆式创新|10年...作者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嵌合体猴技术。

  10年前,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“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。”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,青年科技人才如何挑大梁?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日前专访了刘真。

  一直以来,研究脑疾病用的是小鼠模型,但和人相差甚远。猕猴5到6年才能有一代,难以得到遗传背景一致的实验猴,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。2002年起,全球多家知名研究机构开始了非人灵长类体细胞克隆猴的研究,但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。最接近的一次,是美国俄勒冈灵长类研究中心做胚胎移植第81天时发生了流产。

  2012年我的导师

  不过,我觉得没那么苦,那里挺适合静下心来做科研。

  对于克隆猴这段经历我一直心存感恩,它对于我科研品味的形成影响很大,让我有勇气去挑战重大科学问题。要知道,在克隆猴之前,我们中心没有发过一篇有关克隆研究的文章。这既得益于蒲先生独到的眼光,也缘于脑智中心一直鼓励探索重大科学问题。

  1984年科学家们首次把体外培养的胚胎干细胞嵌合到小鼠早期胚胎,这使得批量产生性状大致相同的小鼠疾病模型成为可能。非人灵长类疾病模型对于生物医药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,特别是对于单个基因突变造成的疾病,比如渐冻症。然而,近30年来,关键的胚胎干细胞嵌合体猴技术却一直进展缓慢。现在,我们做出来了。

  30岁时,刘真被破格聘为研究员,成为当时脑智中心最年轻的课题组长。

  这与他的努力分不开,同时也得益于脑智中心独特的人才评价体系。只要表现出工作能力,就算暂时没有做出成果,也给予支持;就算不是论文通讯作者,只要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,同样可以算做100%的成果产出。这无疑给年轻人提供了宽松的创新环境。

  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趋年轻化,25岁到35岁是最有创造力的时候,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、当主角,让他们在历练中成长。

  要想把优秀的博士生、博士后留在国内,除了人才支持体系和没有后顾之忧的薪酬待遇,是否有创新的机会,同样非常重要。

  在面试课题组长时,刘真提出了想要攻坚的3个科学问题,

  嵌合体猴,正是那次面试中他提出的科学问题之一。经过5年攻关,嵌合体猴诞生在了曾经诞生过克隆猴的上海。

  刘真说,克隆猴培养了他的科学品味。这句话颇耐人寻味,当给了年轻人挑战重大科学问题的机遇,追求卓越也就更容易内化为他们的科研基因。

  “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”,没有人才优势,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。让年轻人成为创新的“主角”,他们的创新活力必将给我们以惊喜。

联系我们